适老化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首页 > 理论研究

论新时代老年大学的培养目标
阅读:29289次 更新时间:2020-01-14

论新时代老年大学的培养目标

张晓 董静 付俊薇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老年大学应该以培养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与时俱进的有志老人;笃信好学、广闻博学、终身爱学的有智老人;高尚雅致、各从所好、身心健康的有致老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充满活力的有质老人为目标。

关键词:老年大学 培养目标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新时代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十九大报告创新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思路。推进老年教育,发展老年大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老年大学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老年大学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老年学员,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年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培养目标呢?笔者认为,培育新时代“四有”老人是老年大学要始终坚持的目标。

一、培养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与时俱进的有志老人

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状况。老人安,则社会安,老人贤,则社会兴。当前,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老同志的思想状况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产生政治上的失落感,社会上一些不公常常使他们牢骚满腹,甚至传播一些有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错误言论,导致晚节不保。还有些老同志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由于不再重视道德修养,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容易出现道德滑坡、失范等问题。虽然老年人倒地讹人现象仅仅是少数,但也并非个例。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老年人思想道德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并阐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让老年人把握新时代思想内涵,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使老年人思想常新,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文化的底色和精髓,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老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当代老年人道德自律意识,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老年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老年人有信仰,思想就不会空虚,就能活得更年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年大学应该把培养“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与时俱进的有志老人”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

二、培养笃信好学、广闻博学、终身爱学的有智老人

人类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人类近30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几乎占了人类有史以来新积累科学知识总量的90%。在这样一个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原来拥有的知识和技艺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倡导国民进行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活动。

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会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更加全面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断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去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古人常说:吾生而无涯,而知也无涯。人们要想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习惯。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因此,老年大学应该把培养“笃信好学、广闻博学、终身爱学的有智老人”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

三、培养高尚雅致、各从所好、身心健康的有致老人

人们进入老年时,人体功能的衰退和慢性疾病的到来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在人们进入老年之前,积极应对老龄化,增加健康的保护因素,就会大大推迟人体功能衰退和慢性疾病到来的时间,进而将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科学证明,高雅的兴趣和爱好,就是老年人增加健康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凡健康长寿者无不具有高雅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平衡大脑思维活动,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给健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一位医学家曾对35位去世的音乐指挥家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高出一般人5岁。在欧洲也有类似的调查,常听音乐的人比很少接触音乐的人寿命长5至10岁。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美妙的感觉,经常浸润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无疑对健康十分有益。有人对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书画家寿命统计发现,他们的寿命大多都在 80 岁以上。文征明 90 岁,齐白石94 岁,张大千84 岁,于右任86 岁 ,何香凝95岁、黄宾虹92岁、林风眠91岁……国画史上最长寿的老画仙晏济元活了110岁。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当书画家进入创作状态之时,凝神静气、意到笔随,舒筋活络、气血顺畅,自然有利于健康和延年益寿。

不仅仅是音乐、书画,其他爱好如垂钓、电脑、养花、养鱼、集邮、写回忆录、打太极、爬山、游泳、慢跑等都可以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让心灵得到安放,还可以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使神经系统更好地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生理活动,对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都有积极的作用。兴趣爱好还可以让老年人结识更多的老年朋友,从而调节心理,愉悦身心,消除孤单、忧郁、焦躁等不利于健康的情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老年人才能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老年大学应该把培养“高尚雅致、各从所好、身心健康的有致老人”作为自己的必要目标。

四、培养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充满活力的有质老人

天地日月星,人生精气神。人活就活在一个精气神,努力干事创业,是保持人生精气神的不二法门。老有所为的人生才会显得更精彩,老年人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为社会继续做出建设性的贡献,使自己继续生活在主流社会中。人生老有所为,则不会觉得自己已成为社会包袱,不会觉得自己是废物,更不会消极地“坐吃等死”,而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价值,成就一个精彩的人生。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 每一个中国人都责无旁贷。老年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相对深厚的传统文化,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继承优良传统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服务社会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老年人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和体现。老年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一方面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老年人能够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生活品质。因此,老年大学应该把培养“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充满活力的有质老人”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号角。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需要新作为。老年大学要以培养新时代“四有”老人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简介:

张晓(1982年4月)、男、 河北老年大学教务处、 邮编050000、 学历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联系电话13780300606、 邮箱xzhang_82@163.com

董静(1978年7月)、女、河北老年大学、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付俊薇(1964年12月)、女、河北老年大学、教授、副校长、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0311-89265291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33号 hblndxJWC666@163.com

◎版权所有 河北老年大学 冀ICP备19035162号

◎版权所有 河北老年大学 冀ICP备19035162号

联系我们| 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